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植保無人機在沃野穿梭,“土特產”借由網絡電商和鄉村公路暢銷全國,綠水青山間的民宿小院“圈粉”八方來客……
(相關資料圖)
這是近年中國鄉村的繁忙景象,也是各地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推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的生動寫照。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13日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2月,中國宣布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國“三農”工作的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同樣意識到,在廣大脫貧地區,尤其是昔日深度貧困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因此必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指出,要因地制宜建立監測標準年度調整機制、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落實精準幫扶措施。
加大對疫情、自然災害、嚴重疾病等風險隱患的排查力度,成為各地防返貧致貧工作的新著力點。
甘肅省醫保部門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監測平臺發現,平涼市靜寧縣尹岔村村民杜某醫療支出較大,經鄉村振興部門認定后,于去年8月納入“因病突發嚴重困難戶”范圍,落實報銷21.17萬元,涵蓋醫療費用的81.3%,有效減輕了個人負擔。
2022年,全國65.3%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余均落實了幫扶措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更加健全,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2022年11月23日,在陜西安康市紫陽縣紅椿鎮七里溝社區電商服務站,一名自主創業的電商主播在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持續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升行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力爭提高到60%以上,重點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
最近,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脫貧戶金鳳花忙著在艾草地里澆水看護。“在這里打工一年收入近萬元。”
事實上,近年來,湯陰縣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全縣艾草種植面積1.5萬畝,形成了集艾草種植、加工、銷售、艾灸培訓、艾制品開發于一體的成熟產業鏈,為鄉村振興鋪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走精深加工的路子,艾草變身數十種產品,價值翻了好幾番。”安陽九頭仙艾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累計帶動當地5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幫助3000多戶脫貧戶致富增收。
中國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正在穩步發展,832個脫貧縣每個縣已初步培育2至3個優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業。
加強基于鄉村產業振興的農業品牌建設,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成為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部分。
一系列新舉措為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壯鏈、強鏈,以洛川蘋果、贛南臍橙、定西馬鈴薯、蒼溪獼猴桃等為代表的特色品牌不斷發展壯大,讓農民共享增值收益。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門在組織脫貧人口外出務工與促進就近就地就業方面雙向發力,穩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四川與浙江、福建、甘肅、重慶人社部門簽訂《省際勞務協作框架協議》,促進勞動力跨省流動、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江西鷹潭建成“農民工地圖”和50萬農村勞動力數據庫,實現“崗位找人”;重慶借助“就業數字大腦”,對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智能匹配推送就業崗位。
2022年,全國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達到3278萬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342元,脫貧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國農民平均水平。
在脫貧攻堅完成、溫飽問題解決后,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追求。中國持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硬化路、通客車、通光纖和4G網絡。
“馬路硬化后方便多了,好多客戶愿意上門買雞蛋,日子越來越好。”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獅石村高山土雞養殖戶程保富說。
獅石村駐村第一書記曹健介紹,村里已拆除旱廁100多個,建成多處公路和停車場,“今年將新設2處觀景臺和1處旅游公廁,進一步盤活綠水青山資源,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鄉村宜居又宜業,吸引各類要素不斷聚集,目前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1120萬人,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
中國各地各部門正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今年將重點從守底線、促發展兩個方面加強部署和落實,加快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發展步伐,讓脫貧群眾生活越過越紅火。
(記者 馬欣然 張文靜 劉金輝 徐欣濤 梁軍)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頭條
- 環球今熱點: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約520萬臺(新數據 新看點)僅2022年就增長260萬臺左右
- 熱評丨和春天一同到來,“一號文件”強調這五“強”
- 全球快訊:春來水暖鳥先知
- 天天最資訊丨新春走基層丨春運洗滌忙
- 湖南株洲: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每日訊息
- 環球熱消息:我國市場主體達1.7億戶 其中個體工商戶1.14億戶約占總量三分之二
- 要聞速遞:讓文物活起來|這幅與津城“雙向奔赴”的古畫,究竟有多香?(片尾有彩蛋)
-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全國政協委員藍閩波:創建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新機制
- 去年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
- 不誤農時不負春!各地搶抓農時 全力保障春耕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