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9日訊(記者 夏淑媛)2023年,恰逢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資管行業轉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當前波動市場和長期低利率預期,保險資管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找準自身定位,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資金優勢?
7月8日,在第九屆“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圍繞“我國保險資管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議題,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平海、保險資管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保險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商敬國等6位嘉賓,就保險資管高質量發展理念共識,提出構建保險資管機構差異化核心能力的思考與探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我國原保費收入有望超5萬億元,行業總資產達30萬億元
自2003年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和第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成立至今,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已經走過20年發展之路。
曹德云回顧,經過20年的改革探索,保險資管理行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稚嫩走向成熟的質變躍升,也完成了從亂到治,從分散到集約,從管理內部資金到全能資管機構的發展蛻變,逐步形成并確立管理長期資金、配置長期資產、創設長期產品的核心業務專長,在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華泰資管副總經理余伯友表示,我國保險資管機構設立之初,主要定位于為系統內保險資金運用提供服務。從2018年中央深改委通過《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到2022年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系列文件的出臺,為保險資管公司提供更廣闊的服務奠定了制度基礎。
隨著資本市場不斷完善,保險資管機構逐步發展壯大并向專業化邁進,我國保險資金運用規模不斷增長。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2023年前5個月,我國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2.68萬億,同比增長10.7%,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達28.7萬億,同比增長9.4%,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6.4萬億,較2022年末增長5.2%。
投資收益率方面,2022年,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為3.76%,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1.83%,其波動幅度遠小于其他的機構投資者。
基于我國經濟長遠向好的運行態勢,曹德云預計,到2023年底,我國保險業保費規模有望超過5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或將達到30萬億元。
波動市場和長期低利率預期,保險資金仍面臨資產負債錯配、非標資產荒等挑戰
雖然保險資管業現在已經初具規模,管理近30萬億元資產,在整個資本市場和國民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不可忽視,當前市場波動和長期低利率預期也給保險資金投資帶來嚴峻的挑戰。
曹德云表示,必須看到資產負債錯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是行業發展的主要痛點。
在他看來,當前行業長險短配現象普遍。目前,壽險平均久期超過12年,資產平均久期6年左右,久期錯配導致每年待配置保險資金和到期再投資資金超過2萬億元。此外,隨著近年來資產端收益率走低,行業利差風險加大,對保險業傳統經營策略業務模式等提出挑戰。
在泰康資管理副總經理陳奕倫看來,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保險行業滲透率相對偏低,未來還有持續增長的空間。在當前資產負債錯配的挑戰下,不斷創新找到合適的資產非常重要,保險公司都普遍遇到非標資產荒的難題。
他分析,一方面,從宏觀環境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無論是增速還是發展模式都經歷非常深刻一個轉型,尤其發展動能上,我國經歷了從傳統城投地產到創新科技新發展動能的轉變。
另一方面,從行業自身特性來看,保險資管行業兼有保險和資管兩重特征,保險資金有長期資金硬的非債約束,保險資管機構一定要有長期穩定絕對收益的投資能力。
同時,在第三方業務的發展中,要在大的資管行業市場當中競爭,必須要關注短期相對的一個投資的業績。怎樣平衡長期跟短期、絕對收益跟相對收益,在保險和資管兩端做平衡,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在余伯友看來,當前保險資管行業的挑戰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投資能力的挑戰;二是投資業績的挑戰;三是來自社會責任的挑戰。
新時代對保險資管能力拓展提出新要求,業內稱未來從六大方面增強自身韌性
新時代下,置身于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保險資管機構核心能力建設有了新內涵。在圓桌論壇環節,多位嘉賓表示,保險資管業未來可從以下六大方面不斷增強自身發展韌性。
一堅守長期投資理念,夯實發展韌性之基。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平海表示,行業要努力統籌好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所謂“目標導向”就是要明確保險資管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與評價標準;“問題導向”要把脈找準資管公司現階段重大挑戰和突出困難。
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行業發展內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和不確定性,保險機構既要在戰術層面深化改革,更要在戰略層面擁有穿越宏觀經濟周期的戰略定力。
二是做好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擔起發展韌性之責。談及保險業資產與負債不匹配的原因,商敬國表示,因為保險業之前一直是負債驅動資產模式,先有負債后有資產,做負債業務時不怎么考慮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被動的,這是資產負債不匹配的重要原因。
“我們要從負債驅動資產模式,逐漸過渡到資產驅動負債模式來,有多大資產管理能力,再做與之匹配的負債業務,這才是一個比較良性的循環。”商敬國表示,資產管理能力未來也會是保險機構的一種競爭優勢。
三是發揮長期配置專長,錘煉發展韌性之功。在當前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穩固的背景下,保險資產管理面臨配置收益率下行、擇時空間收窄、合意資產供給不足等多重挑戰。保險資管機構要積極探索從品種投資、品種配置向策略投資、策略配置的管理模式轉變。
陳奕倫介紹,2023年,泰康資管通過REITs、ABS、類固收各方面的創新資產配置彌補非標短缺帶來的問題,同時也不斷地在長期傳統固收資產的基礎上,發掘像數據中心,物流地產等新品類。
四聚焦長期資產挖掘,開拓發展韌性之源。保險資金配置要在傳統股債基礎上積極開展另類投資策略研究,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低流動性特點,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和品種。
上海基煜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鳴表示,在未來股權投資上,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從傳統行業向新經濟、養老、綠色金融方面做布局,走出一條差異性之路。
五是構建長期服務鏈條,匯聚發展韌性之志,通過在基礎設施、不動產、股權等投資領域深耕細作,保險資金可提升獲取長期信任、可持續合作客戶資源的能力。
六是深化長期人才培養,釋放發展韌性之能。保險資管要加快建立科學合理長周期考核機制和正向有效的激勵機制,打造專業、優質、穩定、持續的投資管理團隊,推動保險資金投資更加側重長期投資業績,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收益水平。
炒股開戶享福利,送投顧服務60天體驗權,一對一指導服務!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