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津云新聞訊: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為認真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推動構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大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提升互聯網背景下未成年人保護的能力和水平,濱海新區法院召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會議。
會上,濱海新區法院、濱海新區網信辦、濱海新區教體局、濱海新區公安局、濱海新區婦聯、濱海新區團委相關負責同志和騰訊、抖音、微博、360、中文在線、英雄互娛等多家網絡平臺公司代表,立足職能實際介紹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相關工作情況,分享了多個極具創意、效果良好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有益經驗嘗試,圍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涉未成年人犯罪、網絡服務和產品青少年模式等問題展開了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討,并從專業視角及實踐經驗,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出了多條中肯、可行的意見建議。
濱海新區法院副院長王劍虹表示,當前,面對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新風險,必須要以新思路新舉措解決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將黨和政府對未成年人的關懷轉化為工作實效。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守護未成年人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需要多方協同、綜合施策,司法機關、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學校和家庭要各司要職,在社會責任、交往效率、企業經營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社會共治體系。
與會各方共同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向社會各界發出倡議,希望家校加強引導教育,主動干預監督;社會各方深化聯動,促進共管共治;網絡平臺嚴守底線思維,履行主體責任;少年兒童踐行網絡文明,增強自我保護。通過共同努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此外,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要構建“理念先行、技術支撐、制度聯動、自我保護”立體模式。理念先行,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在網絡世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與公民隱私權的價值衡量與傾斜;技術支撐,互聯網平臺企業積極履行網絡保護主體的責任,在產品設計和內容管理上主動嵌入未成年人保護思維,推動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級,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探索關閉社交功能和攔截不良信息功能在一對一即時通訊中的遷移應用,避免未成年人遭受網絡侵害;制度聯動,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共同構建未成年人保護聯動機制,共下一盤棋,從擴大網絡安全教育、加強綜合治理、強化法治保障等方面豎起未成年人保護的護欄;自我保護,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應用能力、網絡使用安全自控能力和信息識別能力。
下一步,濱海新區法院將以專業全面司法保護為目標,深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長為原則,不斷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創新發展;以能動司法理念為引領,優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治理格局。
(津云新聞記者苑美麗)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