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于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后胚胎發育的理解。
近日,記者來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見到了季維智。
“通過研究猴子,能夠探索人類生命發育的奧秘。”季維智解釋自己研究猴子的初衷,“現在很多疾病沒有特效藥,人們對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不了解,不知道早期發病的癥狀。通過研究猴子模型,就能早點發現發病的癥狀和機理。”
(資料圖片)
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考入云南大學生物系學習。1983年大學畢業后,季維智進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簡稱“動物研究所”)工作,開始了38年的靈長類生殖生物學研究。
與其他實驗動物不同,靈長類動物需要更復雜的實驗條件和管理系統,以及更多的經費投入。20世紀90年代以前,動物研究所地處昆明西郊偏僻陡峭的玉案山花紅洞,沒有市政水電網絡,食物需要每天從城里拉來。直到1994年,動物研究所搬到了昆明城里,條件才明顯改善。艱苦的環境條件,執著的事業追求,讓季維智迅速成長。1996年,46歲的季維智成為動物研究所所長。2005年,他又擔任中科院昆明靈長類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克隆羊多利問世后,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嘗試克隆靈長類動物。2000年,季維智與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合作將猴克隆胚胎發育至囊胚,最先證明了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的可行性。季維智實驗室在2010年成功實現了轉基因猴,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家、國際上第三家實現轉基因猴的實驗室,為后續的靶向基因編輯技術在靈長類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季維智退休,他創建了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繼續進行靈長類研究。2014年,季維智成為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這一年,季維智組織了靶向基因編輯技術建立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食蟹猴和獼猴基因編輯模型,使我國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緊盯世界科技最前沿,這是季維智從科技創新的“追逐者”變成“引領者”的又一大秘訣。
此外,季維智還不忘為孩子們打開生命科學殿堂的大門,向中小學生灑下科學的雨露。
“什么是生物工程技術?非人靈長類動物有什么研究價值……”幾個月前,季維智走進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以“非人靈長類與生物醫學研究”為題,給在座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生物科學課。除了云師大實驗中學的師生,昆明理工大學附中、附小和滇池中學的師生們,也通過視頻聆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
“孩子們要珍惜時光,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希望你們能對科學技術感興趣,長大后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作貢獻。”季維智對孩子們說的這番話,道出了他為中小學生講科普的緣由,也道出了他38年來矢志不渝科技報國的心聲。
老驥伏櫪,退而不休的季維智仍在為探索生命的奧秘而努力。在他看來,科學研究有如人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