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作為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關系到我國居民健康,是重要的食品來源,特別是水產養殖業已經成為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資料圖)
2023我國水產養殖規模與進出口數據統計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水產品總量連續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海關總署公布的2022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水產品累計進口量達到454萬噸,同比增長20.2%,累計進口金額1327億元。
科技已成為助力我國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前,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提到,到2025年,明確漁業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水產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數字化、信息化程度進一步完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名譽院長麥康森表示,必須全力開發非傳統蛋白源,尤其是利用“無中生有”的顛覆性技術生產的新蛋白源。同時,基于扎實的基礎研究,有的放矢,大力研發飼料添加劑和新的加工技術,以保障水產養殖的持續發展。
“中國綠色生態養殖新范式,正在成就水產中國夢”,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認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驅動水產養殖技術與養殖模式發生了重大創新與變革,中國綠色生態養殖新范式是現代智慧漁業發展的結晶。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作表示,過去十年里,全球水產品消費量逐年遞增,我國水產品消費量也逐年增加,“相信未來水產品增加量可能會超過國際平均水平,我國與多個國家建立了長期貿易合作,包括海外投資項目,未來不論是從養殖環節還是加工環節,都能夠保障國內優質水產品的供應”。
昨日,國聯水產發布公告稱,擬與沙特主權財富基金亞洲區合作5億美元國際海鮮貿易項目。同時,沙特主權財富基金亞洲區擬對國聯水產的全球采購進行6000萬美元融資。
根據公告,本次簽訂的諒解備忘錄涉及金額5.6億美元,包括5億美元的國際海鮮貿易項目合作和6000萬美元的貿易融資合作兩部分。在國際海鮮貿易項目合作方面,雙方將在海鮮交易平臺、海鮮交易所、海鮮期貨等方面進行合作。PIF將通過向國聯水產投資或公司向PIF融資的合作方式。此外,PIF還擬對公司全球采購業務提供6000萬美元貿易融資。
公告還表示,2019年9月公司與沙特阿拉伯國家水產養殖集團NAQUA公司首次簽署沙特南美白對蝦中國市場獨家合作,此后公司對沙特南美白對蝦進口量持續增長。通過多年的合作,沙特南美白對蝦在中國市場銷量和知名度均大幅提升。2023年公司與NAQUA公司續簽南美采購協議,繼續中國市場獨家代理沙特南美白蝦。鑒于上述合作基礎,公司擬與PIF在全球采購業務進行合作,PIF對公司進行融資支持。
國聯水產表示,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簽訂,是公司在沙特地區進行“產業+金融”戰略布局的重要體現,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全球水產行業的影響力,同時將減少采購資金對現金流的占用,進一步加強公司的資金實力,緩解境外貨幣政策緊縮對公司境外融資影響。
國聯水產是全球知名的優質水產品提供商。公司憑借領先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高效的供應效率及業內領先的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優勢,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美味的對蝦、羅非魚及高端進口海產品。 國聯水產擁有種苗繁育、水產養殖、飼料生產、科研開發、進出口貿易和海洋食品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靈活滿足國內外消費者對海洋食品的需求。
智慧水產技術及其應用前景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日前發布的《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1.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4%,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
作為海洋大省,《報告》也顯示,2022年廣東海水產品全年產量達459萬噸,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5個,“粵海糧倉”建設穩步推進。在此背景之下,水產經濟發展論壇暨國際水產交流洽談會致力于建設成大型國際化水產行業盛會,致力于加強國內外水產科研與應用交流與合作,為中國和世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支持海洋產業創新發展,正成為推動我國海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驅動海洋經濟數字化轉型
創新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國家海洋創新指數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為7.81%。
“在深海勘探和開發技術方面,我國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在航運、造船、港口管理等方面也具備很高的技術實力。”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葉聰認為,要進一步推動海洋產業的自主創新,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是重中之重。
2021年浙江海洋經濟的數字化改革已全面啟動,“海上綜合智治”建設,通過歸集海上氣象數據、錨地信息,搭建起智能預警、防臺抗臺管理等“N個具體應用”的智慧海洋應用平臺;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匯集眾多公開的海洋數據,提供海洋水體環境和地理環境數據服務,海上智控平臺“海上大腦”為海上交通運輸業筑起一道安全保障防火墻。
此外,我國首個5G海洋專網+5G數字漁船系統解決方案也成功實踐,通過5G數字漁船系統,漁政監管部門可以實時掌握告警信息、臺風路徑信息等實時生產作業態勢,及時監管漁船出海狀況。
目前,我國海洋經濟數字化創新轉型卓有成效,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業內專家表示,我國海洋產業覆蓋面廣、采集點眾多、數據復雜且分散,導致數據匯集存儲難度大,與此同時,數據采集人員能力不足、素質不高,造成數據不完整、實時性較差等問題頻繁出現。同時,推進轉型的要素供給不足。目前缺乏既掌握數字技術又精通海洋業務的復合型人才,難以實現數字技術與海洋產業的深度融合,無法滿足海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服務需求,此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教育投入等均有待加強。
“將來海洋產業新的增長點必須以科技來帶動,依靠科技創新拓寬海洋經濟發展空間。要注重激活政策、人才、資金等多要素支撐力度,培養涉海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靠自主創新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上述專家說。
《2023-2028年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