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爺爺到我父親,我們家養蟹四十多年了。我從小就是從蟹塘邊長大的?!弊鳛橐粋€蟹農家庭長大的孩子,王曉雨從小就知道養螃蟹有三難,育出好苗難,養出成蟹難,找到市場難,經常出現“一年到頭窮忙活”,家里人常說養螃蟹看運氣。王曉雨卻把運氣變成了科學,考入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后,她便下定決心用知識改變命運。
王曉雨大一進入學光電傳感與生命分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習,在老師指導下通過創新養殖新模式,全程跟蹤指導,嚴格把控品質;獨創保苗新技術,生產時保證高產,運輸時保證高活;創新養殖新系統,用自動供氧系統等16種設備檢測生長環境,嚴格控制養殖密度及飼料投喂,蟹苗存活率由30%提高至70%。王曉雨發表SCI論文5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科技助農,現代化農業因為年輕人的加入迸發出活力。
“曾經,個人或家庭承包一塊蟹塘,可能十來畝,最多百來畝。如今我們的蟹塘面積已經達到2.1萬畝,這個面積是大家以前無法想象的?!痹诩胰撕痛謇镟l村們的支持下,王曉雨成立了日照美和育苗養殖有限公司,以合作社的形式統一養殖,統一銷售。如今,王曉雨的公司幫助蟹農實現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累積帶動創業/就業2672人、其中殘疾員工21人,被日照市納入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大家都叫她“日照蟹姑娘”。
通過交流,記者發現一路走來,對這個小姑娘來說犧牲了很多,在這個本該愛美玩耍的年紀,不是在實驗室做實驗,便是在蟹塘觀測蟹苗,21歲的小姑娘手上也開始出現了老繭,被螃蟹夾傷的傷口也有五六處,三年來,往返青島與日照之間的高鐵票都已經摞成一本書了。
鄉村振興離不開青年人,她們以昂揚的信心和斗志,用鐵肩膀扛起鄉村振興之旗?!拔磥?,我想繼續深造攻讀碩士乃至博士研究生,一邊科研一邊實踐,將論文寫在蟹塘邊,回報家鄉,以“小螃蟹”孕育出“大產業”,幫助更多的鄉親們增收致富。”王曉雨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夠造福更多的人,能夠造福更多人。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