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威馬汽車走下坡路的開始。從曾經的造車新勢力“四小龍”搖身一變成為網友口中的“危馬”。現在的威馬汽車不僅名稱被網友調侃,甚至連車標也被網友戲稱為“三長兩短”。為何昔日的頭部新勢力,會淪落到今日這般境地呢?
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寸步難行。而威馬汽車正好對應了后者。造車是公認的“燒錢游戲”,而威馬汽車又是重資產玩家,生產基地、造車資質、銷量渠道均需要耗費巨額資金,再加上上市不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行業競爭加劇等客觀影響,威馬汽車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資金緊張的情況,進而引發了暫時性的經營困難。
而深知市場大環境和自身情況的威馬,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展開自救行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掀起了出海熱潮,而威馬汽車也瞄準了海外市場,一直在為出海而努力。早在2022年,威馬汽車就成功拿到獲得了WVTA(Whole Vehicle Type Approval)歐盟大批量認證,為其拓展海外市場鋪平了道路。去年,威馬汽車加速出海步伐,并成功斬獲萬輛海外訂單,成為了新勢力迄今為止的最大單筆交易。
除了出海以外,威馬汽車還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人,從而獲取新的資金,以便擺脫資金緊張的局面。
在今年3月底,威馬汽車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便迎來召開。根據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威馬汽車已經吸引到了4家資本。值得注意的是,該會議結束后,威馬汽車將進入到投資人談判環節。
當然,打鐵還得自身硬。在重整進程中,威馬此前的重資產投入,也正是威馬吸引到投資人的實力所在。
首先,威馬在眾多新勢力中屬于優質資產,手握乘用車生產資質(包含轎車、SUV和MPV)+商用車生產資質+兩座工業4.0智能制造基地的車企,具備業務多向發展的靈活性。并且目前多家重組、重整的新能源車企中,威馬是唯一一家累計銷量在10萬臺以上的新能源車企。
其次,市場正往有利于威馬的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正在步入“紡錘型”結構,即15萬-25萬元級別的主流家用車會占據多數市場份額。而威馬汽車自創立之初就專注15~25萬級中端智能汽車市場,具備先發優勢。例如2018年上市的威馬EX5搭載同級最全12項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2021年上市的威馬W6搭載國內首款AVP無人自主泊車系統。
曾經專注于30萬元以上的品牌,如今都在積極創立子品牌進攻15萬~25萬元市場,種種信息釋放出的信號表示,威馬或許將迎來逆襲的關鍵紅利期。
以上種種,都在預示威馬汽車即將甩掉“危馬”的標簽,實現重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