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隨著芳華逝去,養老成為人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活動已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熱潮,深度參與康、養、醫當中的保險業正在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快、扎得越來越深。
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不斷攀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億。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既帶動銀發經濟,也引發養老保障難題,“立體式”關心老年人勢在必行。
作為與養老有著天然關聯的保險,在養老方面持續發力,包括專屬養老產品、特別養老關懷等多樣化的服務形式。身為央企的中國人壽財險,用智慧打通助老之路,以溫情的服務打造一張服務老年群體新名片。
“定制化”產品,實現專屬保障
“我國總人口已開始減少,且趨勢不可逆轉。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在未來30年中加速上升,將達到35%左右,且這一比例將一直持續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是面臨‘高峰’,而是將面對‘高原’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原院長董克用在中歐社會保障與養老金融國際高峰論壇如是表示。
人口老齡化加速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擺在這一現實面前的則是如何做好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就目前來看,第一支柱壓力過重,第二支柱先天不足,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成為被寄予厚望的新增長點,尤其是商業養老保險,有著更大的成長空間。
近年來,為了鼓勵商業保險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我國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支持創新推出與老年人相關的意外、健康、疾病、養老等相關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今年10月11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表示,支持保險服務多樣化養老需求。
商業保險在養老領域越探越深,越走越寬,在此期間,越來越多商業保險產品面世。在偌大的商業養老險市場,如何做到精準保障,就需要從市場實際需求出發,走定制化道路。
據悉,中國人壽財險結合大數據分析,不斷探索定制化產品思路,積極研發推出適合老年人的保險產品,豐富老年群體保障方式。
例如,今年9月17日,中國人壽財險聯合國壽健投、遠盟卓康醫院共同研發的國內首款罹患阿爾茨海默(AD)也可投保的“關愛腦健康”產品重磅推出。該產品不限地域,線上線下均可購買,30周歲以上、尚未確診重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有社保人群均可投保,且以近乎公益的價格為客戶實現利益最大化,確保保費低廉的同時做到高保障、高服務附加值,大大填補了國內AD“保險+健康服務”的市場空白。
此前,中國人壽財險還推出“長者無憂中老年意外險”、“孝安心中老年癌癥醫療險”等保險產品,為老年人提供了專屬保障。
其中,“長者無憂中老年意外險”的保障內容包括意外身故、意外傷殘、骨折意外、救護車費用、住院醫療、交通工具意外等,尊享版方案還可擴展加保住院津貼、骨折意外,解決老年人容易發生骨折意外的風險保障。
“孝安心中老年癌癥醫療險”契合中老年發病特點,擴展質子重離子醫療、包含特藥保障,癌癥定額給付,三高人群可投保,投保可享0免賠。此外,還提供了就醫綠色通道服務、多學科會診、住院直付、惡性腫瘤新藥試驗協助、居家護理等多項便捷、實用增值服務,讓老人可以安心治療、放心養護。
“適老化”服務,化解“數字鴻溝”
信息化時代,生活方式隨之改變,數字化、智能化的催化下,一個新的生活形態正在形成。
然而,當“人口老齡化”遇到"信息數字化",老年人不時遭遇尷尬,被社會“屏蔽”的挫敗感,令老年人這一群體無所適從。“時代進步了,我卻落后了”的心理落差,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基于此,做好適老化服務,也是當下各行各業都在努力的方向。
作為金融服務業,保險不應僅是保障服務,還要彰顯人文情懷。面對龐大的老年群體,保險企業如何讓老年人感到貼心、實用、便捷,成為各家機構思考的問題。
2021年,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尊重老年人使用習慣,通過優化網點布局、保留和改進人工服務,升級智能設備、手機APP,探索開發適老化產品等方式,積極融入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為此,中國人壽財險積極探索適老化業務模式,將服務老年群體、特殊人群納入服務體系規劃建設。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財險根據老年用戶閱讀習慣,對公司官方網站進行無障礙化改造,PC端和手機端均提供頁面放大或縮小、改變頁面對比配色、語音播報等功能;公司官方APP和“空中服務”微信小程序也推出更適合老年人的“關愛版”。
同時,中國人壽財險開發上線了“一路行空中智賠”車險線上理賠小程序老年適配版和非車險“云端賠”線上化理賠工具。“一路行空中智賠”老年適配版字體段落較標準版增加1.3倍,頁面設置簡潔,功能按鈕醒目,可實現一鍵視頻呼入。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壽財險還在全國各網點保留了老年人習慣的人工、現金等傳統服務方式,同時相應配備了老年服務用品,如老花鏡、放大鏡、常見必備藥品、飲水機等;為方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進出,公司加強對營業網點無障礙設施改造力度。在售后服務環節,中國人壽財險增設老年客群專屬菜單和專屬客服坐席,實現一鍵轉接,一鍵呼叫人工服務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適老化的服務,助力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充分展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精準化”教育,強化保護意識
老年人,社會的一大弱勢群體,需要特別關注與照顧。也是這一群體,有時容易令不法分子“鉆空子”。
例如,不法分子向老年人發送帶有釣魚鏈接的短信,以提升養老金收益等噱頭,誘導其點擊鏈接詳詢,點擊鏈接后被套取身份信息、銀行卡號、密碼等,導致其賬戶錢款被轉走,財產受到損失等。
在保險業內,也曾出現多起老年人上當受騙的案例。
2022年8月,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以代辦養老保險為手段的詐騙案件,共81名老年人被騙取227萬余元。今年4月份,上海黃浦警方破獲一起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犯罪嫌疑人開某憑借保險業務員的身份,采取日常送禮、假意關心等手段取得受害人張阿姨的信任,引誘其轉賬進行“投資理財”,共計850余萬元。諸如此類的詐騙并不鮮見。基于此,監管也曾多次發文提示風險。
為了幫助老年消費者提高辨別能力,看清“餡餅”中的“陷阱”,中國人壽財險也在盡自己所能,持續進行宣傳教育。
例如,中國人壽財險遼寧分公司開展“金融托起夕陽紅”宣傳活動,走進社區走訪老年人,積極開展養老領域金融詐騙的風險提示;浙江分公司通過典型案例向社區中里的公眾宣傳消保知識;廈門分公司赴廈門市集美區愛欣老年公寓,面向老年客群開展保險消費教育,通過宣講和發放折頁等方式,向老人們宣講消費者八大權益內容,詳細講解如何防范金融詐騙,播放防詐騙宣傳視頻,分享養老詐騙違法案例等。
與此同時,中國人壽財險還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宣傳海報、宣傳長圖,在營業場所內張貼宣傳海報、LED顯示屏播放宣傳標語等方式開展宣傳,提示老年群體警惕利用AI新型技術實施詐騙的風險。
人人都會老, 每個人都期盼著平安、健康、幸福、優雅地老去。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道路上,身為社會“穩定器”的保險,一直在探索新思路,用智慧打通助老之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