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準堅持長期戰略不變,一是2025年營收80-100億,利潤6億;二是文化落地,以服務修理廠為核心,賺效率的錢;三是定位不變,鏈接上下游共同服務好車主,不和修理廠搶生意。
快準在品牌建設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日前,快準打造的IP“K波”落地,旨在通過更加具象化的品牌形象與修理廠建立鏈接。
“打造IP是快準戰略的延續,快準在幾年前定戰略時,就提出不僅要把業務做起來,也要把品牌做起來,包含快準自身品牌和產品品牌。”快準車服總裁張文波在接受AC汽車專訪時說到。
據他介紹,IP確立后,接下來快準服務站會在多個應用場景上露出,比如物料、微信表情包及交付過程等,這樣將快準“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品質至上,一切為了修理廠”的品牌形象,通過IP形式植入到客戶心智中,與客戶產生記憶強關聯。
其實,快準是一家從來不缺乏話題的汽后企業。今年來,快準有關“逆勢增長”“扭虧為盈”“2023年目標55億”以及“2025年上市”等信息,倍受行業廣泛關注。
當然,也存在質疑的聲音。因為當下市場環境并不樂觀,而快準要上市,就必須在規模高增長、持續實現盈利和保證高質量的“三角難題”上找到平衡。
張文波在采訪中做了回應,并用了8個字進行總結:長期戰略,動態打法。
服務站既能打仗也能賺錢
一直以來,一切圍繞修理廠的需求、讓服務站先賺錢,是快準長期堅持的戰略之一。
2022年,從交易邏輯轉變為服務邏輯成為汽配供應鏈行業的共識。在這一邏輯下,快準進一步深化并落實了“以服務修理廠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與上游品牌商及服務站在達成這一共識的前提下,深度綁定,重塑價值鏈。
據了解,快準2100家服務站布局在三四線城市的比例達到80-90%,去年凈增300多家;其中,老服務站開新店的占比達到60%-70%。今年的重點仍然是提高廣東、四川、河南、山東等省份的覆蓋度。
具體到服務站的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快準有三大策略:
一是不斷加大快準服務站備貨的寬度和深度。比如寬度上,很多服務站去年上了底盤件,并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比如新能源配件方面,快準計劃今年6月會根據電動車市場大規模更新SKU。
在產品深度上,快準會先以服務站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客戶需要什么產品,進而通過客戶需求倒推給供應商和服務站,重構整個產品力。
二是基于不同規模服務站的生意模型教授具體打法。比如根據服務站營收規模的不同等級,如何配置人、如何配置品類以及如何開拓及維護客戶等,幫助服務站在終端打贏戰斗的前提下還能賺錢。
三是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服務能力,比如報價有機器人,提供24小時服務,以及數字化倉庫讓服務站的倉儲管理更高效。
當然,也包括快準提供的一些基礎服務,如快準給到服務站有競爭力的配件價格;有保障的供應鏈服務,以及無憂退換貨等。
基于上述支持,張文波表示,2100家服務站,數字不是最亮眼的,但是質量一定是最可靠的。快準服務站既能保持規模正向增長,也能保證加盟商能賺錢,這是由業務模型和為修理廠提供的價值決定的。
△快準車服總裁張文波
“做toB生意的企業打造IP的很少,但我覺得有這個必要。修理廠提及快準時不再是抽象的、單一的形象,而是具象的、有親和力的、有優質服務的品牌。”
沖刺55億目標的底氣
回看2022年,在整個行業下滑15-20%的大環境下,快準依舊實現超20%的增長,表現足夠亮眼。值得一提的是,快準為2023年定下的營收目標是“保30%,爭50%”,具體到數字上即55億元。
張文波談及55億目標設定的依據 ,主要有兩點:一是市場容量足夠大;二是企業自身能力建設;同時綜合環境的因素。
在他看來,2022年受疫情不確定性影響,的確帶來了很大的經營壓力。盡管整體市場下滑20%,但是萬億市場依舊很大,下游依舊很分散。換言之,2022市場環境如此嚴峻都不影響快準的長期戰略方向,2023年即便市場充滿變數也同樣不會影響。
但是,市場環境變化的事實不能被忽視,因此快準提出動態打法,針對市場變化調整了兩個策略:一是以增長第一的目標轉為現金流第一;二是野蠻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
據了解,高質量增長是快準2023年及未來都將長期堅持的戰略,最直接的體現是降本增效。
那么,快準如何做到降本增效呢?張文波從三個層面做了解答:
一是提高計劃的精準性。張文波認為從銷售計劃到產能計劃的精準性,最終會決定供應鏈成本,這也是影響各行各業成本的關鍵因素。舉例來說,假設22年計劃做10億,產能按照10億配置,但實際銷售只有5億,體現在成本上必定是驚人的數字。
“快準近幾年在供應鏈的體系化能力建設方面做了深耕,銷售偏差和產能偏差率不會超過5%-10%。”
二是成本結構優化。截至2022年底,快準做了5個RDC和14個省級中心倉。以前只有杭州一個全國性大倉,每當有偏遠地區省倉備不齊的貨物需要從區域中心倉調貨時,配送成本高昂。如今廣西省倉現在調貨,就可以從廣東的華南中心倉發貨。
三是效率提升,包含整個供應鏈效率以及服務站的人效、坪效和周轉效率等,這和精準計劃密切相關。快準有數據為證:往年汽配供應鏈行業的倉儲加人工成本大約在10%水平,而快準去年則做到了5個點。
“以上三點讓快準在行業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也是快準敢于挑戰55億目標的底氣所在。今年一季度,快準基本按照戰略節奏走,也達到了業績預期。特別是輪胎業務一季度同比增長50%。”張文波說到。
2025年上市是長期戰略
今年3月份,燃油車企價格戰來勢洶洶,余震猶在。但張文波認為對快準而言沒啥影響,對整個汽配行業也不會有明顯沖擊。
但是,他也強調了一個客觀事實:3月份修理廠產值下滑、并延續到4月的現象普遍,修理廠過得并不好,對供應鏈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從整個行業來看,競爭加劇、生意下滑或是未來常態。隨著淘汰賽加速,未來3-5年,頭部企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這是機會。
就當下市場而言,張文波認為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機會點:
一是消費降級下的自主品牌崛起。據他講述,快準的逆勢增長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點,比如快準輪胎業務,今年目標是400萬條。
二是環境不樂觀及市場下滑帶來的結構性變革與調整的機會。如廠商因業績壓力也需要渠道下沉,這是供應鏈企業的機會;其次是并購重組的機會,在區域內做精做專等待并購也是條出路。
“以前是市場高增長帶來了趨勢紅利,人人都有飯吃;現在進入存量市場,要及時拋棄高增長的幻想,找到真正的機會點。只有抓得住的機會才叫機會,先聚焦核心業務,再考慮尋找增長點。”
在張文波看來,供應鏈企業的核心業務沒有做到15億規模,不要輕易做加法。而15億也是供應鏈企業活下去的生死線,若短期內不能高質量地達到這個規模,或面臨生死問題。
談及汽配出海機會,他表示海外市場內卷程度不低,不要盲目去做,快準目前的計劃也是聚焦一到兩個國家,用輕模式試驗,再決定是否深入。
在采訪的最后,張文波也對快準融資及2025年上市的話題做了正面回應。
他認為2025年上市是快準堅持的戰略目標。更具象一點,此時快準營收80-100億,利潤6億,在業內跑出身位優勢;業務上易損件為主,全車件、EV件等提供一定的規模補充;同時擁有一支具備體系化作戰能力的團隊。
“目前來看,快準已經走上良性發展,沒有融資計劃;如果要融資也不是經營訴求,而是戰略上的訴求。”張文波說到。
不可否認,快準放出豪言背后,同步推動品牌建設、團隊打造以及圍繞修理廠需求不斷打磨服務站單店模型。快準會不會成為“鰱魚”,激起汽配行業的“一池春水”,時間很快會給出答案。(文章來源:AC汽車)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當前聚焦:大行評級 | 美銀證券:上調快手目標價至80港元 增長前景正面
- 百事通!天風證券:“西電東送”大省云南電力吃緊 如何看待廣東電力供給?
- 津城文旅關鍵詞頻登網絡熱搜 標志性“橋段”為文旅加碼
- 日本專家:七國集團挑起沖突 加劇世界動蕩 今日快訊
- 上海住建委:探索創新公共租賃住房的投融資機制
- 福建力爭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6%_全球動態
- 天天實時:國泰君安: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 邁出了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大步
- 中信證券:供需缺口延續,鎢價有望持續走強
- 豫園股份:5月22日融資凈買入154.8萬元,連續3日累計凈買入450.27萬元
- 【當前熱聞】麥卡錫:與總統拜登尚未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