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柏林是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派往興文縣開展技能支援的高工。博望村的100畝靈芝種植基地是“興文·龍游”東西部協作項目,采取“科技特派員+公司+村集體+基地”的組織方式,推廣林下靈芝種植。
“不要小看這些‘小傘傘’,它的價值高著呢!”吳柏林介紹,每畝種植200個靈芝菌棒,可采集孢子粉約20斤,產值1萬元左右。
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僰王山鎮兩龍翠竹長廊。(興文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興文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地形、氣候、土質非常適合竹類生長,全縣連片竹林達52萬畝,常見竹類近30種。青翠的竹林不僅是美麗的風景線,更充實了當地老百姓的“菜籃子”“錢袋子”。
坐擁富集的竹林資源,興文縣把竹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大力推進與竹相關的一二三產業融合聯動,助推傳統的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變。
“我們依托東西部協作,依靠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浙江農林大學、宜賓林竹產業研究院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有效提升了竹林產出規模。”興文縣林業和竹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周永潮介紹,目前該縣已形成規模經營竹林8.24萬畝、豐產培育竹林12.3萬畝。
高海拔山區林下套種天麻、黃連等中藥材,低海拔山地林下套種菌類、黃精、淡竹葉等食藥材,楠竹林下散養烏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興文縣將竹林產出由原來的“竹筍+竹材”,豐富成“竹筍+竹材+林藥+林禽+林菌”的新架構。
四川興文經濟開發區竹產業園。(興文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復合經營成效如何?興文縣寧興林業開發中心總經理吳文祥算了一筆賬,公司用2000畝楠竹林試種淡竹葉,畝產量約1.2噸,產值4000元左右,“加上竹材、竹筍,每畝產值能達6000元以上,長期雇傭200人從事日常管護,村民就近就業,顧家、增收兩不誤。”
此外,興文縣還大力培育竹食品精深加工業,四川興文經濟開發區竹產業園為企業提供共享廠房16萬平方米,引進竹筍精深加工企業9家,配套建設竹筍初加工廠15家,年消耗竹筍原材料2.17萬噸,提供就業崗位750個,年產值達12億元。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