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垂釣、親子采摘、互動研學……初夏五月,在武漢市蔡甸區侏儒山街群力村美麗的大力河畔,數十名釣手圍河而立,正手持魚竿在池塘邊靜靜垂釣,享受著悠閑的意趣;臨河智順農業生態產業園邊,遮陽傘下,游客正聚集著飲茶聊天,小孩子們在旁邊追逐嬉戲;觀光大棚內,家長和孩子們和樂融融采摘小番茄、水芹菜,感受現代化農業的科技與魅力……呈現出一派新時代新農村新風貌。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 建設美麗鄉村
【資料圖】
近年來,群力村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依托產業特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走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帶農”的融合發展之路。
2021年,群力村引進在外能人雷四木回鄉創業,成立武漢智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以“魚菜共生”為核心,農產品生產、銷售及加工、農業科普教育、生態餐飲、休閑娛樂、觀光體驗、家庭農場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示范基地。
結合群力村美麗鄉村項目,智順生態農業產業園區流轉土地120畝(含大力河),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2300平的玻璃參觀棚以及5個1600平的“魚菜共生”連棟溫室生產棚(含國企聯村大棚1個)、觀光園和其他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等建設,促進農業三產融合。
深化產學研用合作 優化產業結構
走進園區的玻璃參觀棚,產業園負責人介紹,通過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農業新模式,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棚內種植有應季蔬菜瓜果長勢喜人,旁邊水系相連的魚池內高密度養殖鱸魚游弋其中,一年產量可達15萬斤。
在大力河邊的果樹區,黃桃已經開始掛果,櫻桃、桑葚、香梨等區域后期會根據成熟情況相繼開放。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助力產業興旺促振興。
今年以來,群力村及智順農業生態產業園已經接洽了武漢市多個中小學、幼兒園前來科普參觀學習,全力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現已被授予“蔡甸區優秀科普研學基地”稱號。
農業增效有“路” 農民增收有方
在園區內的智慧養殖工廠項目分揀中心,幾十名員工正在熱火朝天地分揀、打包、裝箱。
據悉,分揀中心不僅承接園區內的物流,也為周邊的農戶及合作社提供服務,現已與武漢市區內的樸樸、美團等平臺合作,年產值可達1500至20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40余人。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何翩然)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當前關注
- 第三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閉幕_世界觀點
- 【巾幗奮進看三秦】三秦大地鄉村振興的巾幗實踐_全球快消息
- 防治碘缺乏病日|我們現在還需要補碘嗎?了解這6“碘”知識 環球快播
- 世界觀|中東和解大潮下的攪局者 今頭條
- 環球觀熱點:國際銳評丨誰在搞“經濟脅迫”?看看美國的所作所為
- 資訊:數說中亞丨哈薩克斯坦: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
- 行業復蘇帶來用工需求增長,不少行業崗位急招、大量招、高薪招旅游熱、酒店忙、餐飲旺,服務業求才若渴-每日熱文
- 每日看點!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開行滿月 出入境超13000人次
- 【聽】長者數字工作坊——填補老人的“數字鴻溝”-天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