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嶺村以新時代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為主線,以村黨組織建設為龍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為目的,以黨建品牌打造為關鍵,以特色亮點打造為突破,以優化基層治理為支撐,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崛起之路。
(資料圖片)
“先鋒指數”激活群眾力量
黃嶺村將農村黨員“先鋒指數”評價管理充分運用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建設中,結合村灣人居環境維護、文明鄉風建設等制定村級必選清單14條、備選清單10條、負面清單17條,發動42名黨員參與“三三制”積分管理。通過設崗定責,發動黨員“帶頭干”。
為更大的激活群眾力量,帶領群眾“一起干”,黃嶺村持續開展“板凳會議”活動,村“兩委”帶領黨員中心戶就常家大灣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多次深入灣組,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通過村民議事會,組織群眾投工投勞,目前常家大灣已完成道路刷黑、新建村民議事廳、墻面套白等工作,村灣環境煥然一新。在修建的文化廣場,楚劇愛好者經常開展學習交流,既提升了業務技能,又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自信。
“紅色引擎”賦能高質量發展
黃嶺村兩委班子深思熟慮、審時度勢,抓住土地承包流轉的有利時機,因地制宜對村生態農業發展進行了合理安排。
實行“村黨支部主導+合作社經營+農戶土地入股”的產業發展模式,統籌用好盤活村資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水稻種植加工、蛋鴨加工、林果種植等,村“兩委”成員及部分黨員帶頭入股,流轉土地670畝,有效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同時解決群眾就業70余人,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5萬元,同比增長88%,引導群眾由“單獨干”為“聯手干”。
通過示范引領,目前黃嶺村共成立有農業生態基地11個,葡萄基地3個,冬桃基地3個,蓮藕基地1個,水稻基地1個,紅豆杉基地1個,龍蝦基地1個,養鴨場1個,禽蛋加工1家,可帶動本村160余人就業,提高人年均收入3000元。
“共同締造”創造美好生活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為更好發揮工作合力,黃嶺村積極做好能人返鄉工作,村“兩委”班子多次與在外鄉賢胡家兄弟三人磋商溝通,鼓勵并支持其回村創業,現已建成農文旅產業民宿“胡府檀院”。
與此同時,積極扶持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幫助退役軍人胡新龍興辦家庭農場,通過自制豆絲、糍粑等土特產帶動群眾就業。鼓勵鄉賢回家投資創業,吸納在廣州企業家胡國政建設紅豆杉基地,共流轉土地300畝。依托上級掛點部門,成功引進葡萄、草莓和火龍果種植等項目。
為塑造淳樸文明的良好村風民風,黃嶺村將“共同締造”試點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試點互融共促,大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群眾投資投勞等,整合多方力量,修建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豐富了群眾文娛生活。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依托,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自信,為社會和諧注入“正能量”。
如今,黃嶺村正積極創新養老模式,著眼于增強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將村集體閑置空房改建為“幸福食堂”,由鄉賢和村民集資改建,由村委會負責維運。下一步將探索新的方式保障社區老年人就餐需求。
策劃:饒瑤、王焱堯
編輯:潘協凱、吳悠然、金康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頭條
- 中國救援隊持續在土耳其展開救援行動
- 外交部發言人:美國應停止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_實時焦點
- 【國際漫評】老戲碼 沒眼看
- 美國制裁,中國救援,敘利亞感嘆危難時刻見人心! 觀焦點
- 政治爭端阻礙土敘震災救援,敘總統發文怒斥西方仍拒絕提供援助 全球百事通
-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河南籌措65億元確保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 【當前熱聞】救援隊影像日志·2月9日 | 中國多支救援隊奔赴災區
- 剛強@大國外交最前線丨從昨天、今天、明天跟您聊聊春節后首位訪華的“鐵桿”朋友
- 焦點滾動:春來市暖花先知——從“亞洲花都”交易大數據看消費加速回暖
- 今日熱搜:2月份以來,全國日均業務量超3.3億件快遞見證消費信心加速恢復(經濟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