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相關資料圖)
熱播劇《狂飆》終于大結局,一眾主演也因為精湛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尤其是近年來佳作迭出的張頌文,收獲了很多年輕粉絲的喜愛。近日,有網友曬出遇到張頌文并求簽名的視頻,有網友調侃稱,張頌文終于紅了,都有“站姐”了。
網友發出的粉絲等待張頌文簽名的圖片(來源:微博)
于是,“張頌文有站姐”這事,立刻就有鼻子有眼地傳開,還上了熱搜。網友的反應說明,其一,艱苦奮斗許多年,張頌文現在是真的火了;其二,他有“站姐”這事,讓人喜憂參半,挺有爭議。
“張頌文有站姐了”話題閱讀量過億
從前的張頌文,跟“站姐”這詞是搭不上邊的。他是中國千萬普通演員中的一員,沒有名氣沒有錢,一個個劇組試鏡找機會,無數次被拒絕,無數次不放棄,在故事里全情投入,在生活中摸爬滾打;
而“站姐”則是扛著“長槍大炮”活躍在追星一線的飯圈先鋒,用她們無處不在的鏡頭,帶起了明星上下班、趕飛機也要做造型的風潮,創造粉絲與愛豆互動的機會,是與偶像潮流文化緊密相關的特殊群體。她們的鏡頭,多半不會對準那些沒有流量,也不靠流量的娛樂圈“打工人”,比如,曾經的張頌文。
但是,張頌文今時不同往日了,《隱秘的角落》讓他從寂寂無聞到有人喜歡,而《狂飆》則更為迅猛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一天十幾個熱搜的流量吸引力,會吸引來站姐,也是正常的。畢竟,在飯圈的價值體系中,有更多人愿意不辭勞苦地去追,有更多人肯為之花錢花時間,證明著一個明星的人氣和價值。
所以,當有人不無擔心地呼吁,飯圈遠離實力派演員時,就會有人不以為然地反駁,實力派演員就不需要粉絲嗎?這種討論,再進行一千個回合也毫無意義,因為它的預設前提,就是將所有演員、歌手、偶像混為一談,并以人氣和粉絲作為衡量他們成就的唯一標準。
但事實并非如此,實力派演員的流量,是靠作品和角色得來的,很多人對他們的喜歡,其實源于對劇集和人氣角色的“上頭”,而再好的作品,也只會沉淀為經典,并不會永遠保持火熱的狀態,所以像張頌文這樣的演員,以前以后的成就,都必然來自自己的修為和努力,而不會來自“站姐”的追捧。
鏡頭之外,“張頌文”們最吸引人的,絕不是光鮮華麗的造型,承載他人幻想的人設,而是融入生活煙火氣的真實感。提起張頌文,很多人都會說起他對夢想的堅持,對物質的淡泊,對生活的熱愛。他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位大哥,一個朋友,交流著對于劇集和角色的感受,分享著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這是很多人從知曉他到喜歡他,認真支持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與觀眾交流的渠道通透和開放,也就當然不需要“站姐”去作為橋梁。相反,一些“站姐”常見的跟拍行為,對于并不靠曝光量吃飯,更想踏實演戲的演員來說,反而是一種滋擾。
張頌文經常在微博和網友交流(來源:微博截圖)
所以,張頌文不是不能有“站姐”,而是的確不怎么需要“站姐”,這倒并不是片面地將“站姐”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到,飯圈是不能、也不可能圈一切的,文藝作品、創作者的評價體系,最終還是會回到更理性、更客觀的軌道上來,而這對于更多普通觀眾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當然,也無需對張頌文有“站姐”這件事太過擔憂,怕他被騷擾,怕他心態變化,怕他有了架子,相信真正通過作品與他交流過的觀眾,能夠相信這個充分體驗過生活,對自我有清醒認知的演員,能處理好這些事,也能守住自己的初心。等熱度散去,喧嘩靜止,“站姐”自然會散去,留下的唯有作品,唯有經歷,唯有真誠。所以,真的喜歡這樣的演員,不妨將當下喧囂中的種種看淡,珍惜和他們“用作品交流”的純粹吧!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