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曉軍 劉霞)12月20日,湖北省棗陽市召開高規格的市委人才工作會議,重磅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設“襄隨南”毗鄰地區人才中心的實施意見》等“1+4”人才政策文件,全面優化升級、重建重構棗陽人才政策體系,努力把棗陽打造成近悅遠來、星光熠熠的人才鼎盛之城。
據棗陽市組織部門介紹,“1+4”人才政策從人才集聚、平臺建設、獎勵激勵、服務保障等方面,為人才提供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務,貫穿人才“引、育、留、用、評”全鏈條,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實施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政策。棗陽市通過深入實施高端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匯聚、技能人才鑄造、教育人才強基、醫學人才提升、鄉村人才振興等人才引育計劃引進各類英才來棗執教、行醫、進企、從政、創業。引進人才重獎補,企業新引進的全日制本、專科生3年期內每月可領取1000元至1500元生活補貼;企事業單位碩士研究生3年期內每月可領取2000元至2500元生活補貼、博士研究生每月可領取近萬元生活補貼。引才方式有創新,對符合專業需求的全日制本科生,事業單位可采取面試、技能測試、組織考察等方式公開招聘。在高層次人才密集的事業單位特設崗位,用于高層次人才的職稱評聘。
二是構建更具實效性的人才培育體系。棗陽市圍繞“7+6+3”產業鏈科技創新,完善政府無償扶持措施,企業入選隆中人才支持計劃且項目落地投產的,A類項目給予科研團隊200萬元資助、B類資助100萬元、C類資助50萬元。聚焦醫教人才,建立醫教畢業生儲備制度,用人單位可采用“訂單人才”先與在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簽訂引才協議,分別發放5萬元、3萬元、1萬元學業補貼。建設高水平的醫教人才隊伍,對于新獲評的省、市醫教人才(團隊)等分別給予10萬元至50萬元獎勵。聚焦技能人才,鼓勵人才競賽、研學提升,競賽獲獎者給予本人2000元至30000元獎勵,新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資格的,分別給予個人1萬、3萬元獎勵,給予企業500元至1000元的獎勵。新獲評省、市技能人才給予個人20萬元、10萬元獎勵,給予人才單位15萬元、10萬元獎勵。
三是打造更具創造力的用才平臺。棗陽市建設高質量校地合作平臺,充分發揮校地合作新型研發平臺優勢,進一步強化技術供給,促進科技成果在棗轉移轉化。建立高校引才聯絡站,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給予建站補助,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的訂單人才按照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訂單企業補助。建設高層次創新研發平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申報科研創新平臺,對企業新建的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海智計劃工作站等平臺,分別給予10萬至50萬元建站補助。建設高水平“雙創”孵化平臺,對市電商產業園、市人才創新創業超市進行提檔升級,做優“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人才企業上市,參照省、襄陽市有關政策實行分階段獎勵。建設高標準人力資源平臺,鼓勵市場化引進人才,培育發展人才獵頭市場,建立棗陽市人力資源產業園,對入駐企業房租、寬帶等進行補貼。對為本地重點企業推薦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源機構按每人300元至1000元給予獵才補貼。
四是強化更具吸引力的留才措施。棗陽市強化人才安居保障,堅持貨幣補貼與實物安置相結合,形成住租購補閉環鏈條,人才來棗通過襄陽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申請免費入住人才驛站,來我市就業的研究生以上高層次人才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新引進本、專科生租房月領200元至500元補貼,專科生及以上學歷人才購房享6萬至20萬元首付款補貼。創優人才禮敬服務,對高層次人才子女入(轉)學就讀公辦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按照屬地原則和就近入學原則統籌,擇優安排進入相應學校就讀。定期組織高層次人才全面體檢,并給予我市重點醫院優先安排、專家提前預約等綠色就醫通道服務。注重人才榮譽激勵,突出企業人才“以用為本”的價值導向,開展“光武金領、銀領、藍領”人才評選獎補活動,光武藍領、銀領2年期內月享400元、500元生活補貼,光武金領享受最高不超100萬元個稅返還。落實市級領導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定期聽取專家人才對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的意見建議,優先推薦各類人才擔任“兩代表一委員”。
棗陽市組織部門表示,下一步,棗陽將聚焦打造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高端人才集聚區、產才融合示范區、人才生態優質區四大目標,加快建設“襄隨南”毗鄰地區人才中心,力爭到2025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8萬人,技能人才和大學生等基礎人才達到3.6萬人,高層次人才達到1800人,高層次人才團隊達到60個,襄陽市級以上創新平臺數量達到100個。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