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16日,“星巴克漲價”登上熱搜榜第一名。據星巴克官方線上下單平臺,包括美式、拿鐵咖啡在內的不少產品均漲價1-2元。這也是星巴克在4個月內第2次提價,第1次提價發生在2021年10月,針對的是菜品價格。(據2月17日上游新聞)
未平的“一波”,是指重慶一家星巴克,因為“驅趕民警”遭遇輿論抨擊,事后星巴克官方發布聲明稱是“言語不妥引發的溝通誤會”。現在不少產品漲價,又引發了“一波”輿論,兩者疊加,星巴克熱得發燙。
而且,前后兩件事緊挨在一起,難免給不少人一種感覺:難道是對輿論不滿的“報復式的漲價”?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一般企業對產品提價,都會進行充分的調查和論證,不會貿然行事。做生意賺錢,怎么會意氣用事?很大的可能性,現在的漲價,只是星巴克的一種既定安排,“一波”接“一波”,實屬巧合。
星巴克CEO凱文·約翰遜曾在最新財報中表示:“星巴克預計未來幾個月將繼續漲價,以應對通貨膨脹和與疫情相關的勞動力市場問題所帶來的利潤擠壓。”
客觀來說,星巴克的產品,是市場定價產品,漲價無可厚非。星巴克漲價,消費者可以買賬,也可以不買賬,用腳投票即可,這也讓他們在漲價前先得掂量掂量。更何況,在國內,星巴克還有不少競爭對手,不是它一家獨大,并非不可替代。
但值得關注的是,星巴克在國內的漲價,讓一些粉絲表示不滿。有網友稱,加拿大中杯冰美式3加幣(約15元人民幣),國內的價格都快2倍了。此外,還有一些網友列舉了其他產品,證明國內的比國外的還貴,認為星巴克將中國市場定性為“人傻錢多”。
當然,不能從個別產品,就能得出國內比國外貴的結論,企業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實行差異化定價,也是合理存在的。
不過,就國內而言,星巴克的營銷以及文化推廣,的確做得不錯,有不少鐵桿擁躉,他們都喊星巴克為“星爸爸”,表達了一種親昵感。他們中的不少人,不僅癡迷于星巴克的咖啡,甚至還對周邊產品進行收藏。每天一杯星巴克的咖啡,成了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本身。對他們而言,30元的產品漲價1-2元,影響也不是特別大。
所以,不少人對一杯咖啡能賣30元表示不解,也有人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一種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4個月提價2次,國內一些產品定價高于國外,所以有人質疑,是對粉絲的割韭菜。先讓你上癮,然后再離不開,再慢慢漲漲……這像極了資本的一種套路。甚至,有網友聲稱,馬上卸載星巴克的APP——當然,這極有可能是氣話。
消費品漲價,總是令人非常關心。有媒體解讀稱,按照公司CEO的說法,星巴克的漲價還是在路上,估計還不是這一兩次的事。但星巴克,能擺脫割韭菜的質疑嗎?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