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一新的村部。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張興誠 通訊員 瞿云 懷化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天里的沅陵縣江溪口村,清澈的小溪流水潺潺,道路整潔、農院美麗,處處鳥語花香,戶戶文明安詳,一派和諧景象,儼然一副生機勃勃的中國式現代化村莊模樣。
“這幾年,特別是五凌公司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進駐江溪口村以來,村子的變化很明顯。”村支部書記張興祥說,曾經的江溪口村,垃圾遍地、柴草亂堆、桿線亂拉、污水橫流、禽畜亂跑,是一個“晴天灰塵飛揚,雨天兩腳稀泥”的地方。
有道是“相由心生”,一個村莊外在面貌的變化,也一定是其內在變化的反映。那么,過去兩年間,江溪口村的蝶變,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和美村莊入畫來。
進駐:工作隊攪動一池春水
喝水不忘挖井人。
國家電投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因沅水而與沅陵結緣,其開發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位于沅陵縣的五強溪水電廠。
興起于沅陵,反哺于沅陵,這其中,有濃厚的情感因素,也有強烈的國企擔當。而由五凌公司人員組成的這支工作隊,就是在新一輪駐村干部選派中主動請纓而來的。
2021年5月7日,由隊長徐義帶領隊員張運生、周良翼的幫扶工作隊正式進駐江溪口村。
這是一個地處沅水中游南岸的村莊,屬雪峰山北側中低山丘陵區,距沅陵縣城31公里。全村約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12個村民小組的284戶人家。
過去,這里曾是一個縣級貧困村,直到2016年才實現整村脫貧,2021年村級集體收入10萬元、人均純收入9800元。而這10萬元的集體收入僅有兩個來源:來自祥興生豬養殖合作社的8萬元和來自湘園春茶葉種植合作社的2萬元。
除了村級集體收入較弱外,剛剛進駐的工作隊面臨的問題還有:村里的年輕人大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全村914口人中僅有不到300人常住村中;高達93.9%的森林覆蓋率,在帶來滿目蒼翠的同時,也因全村絕大部分被劃為紅線保護區而注定無法走工業化發展之路。
怎么辦?事業的成敗,離不開人這一關鍵性因素,而黨組織顯然是關鍵中的關鍵。甫一進村,工作隊的黨員便與村兩委組成了聯合黨支部,在此后的工作中,聯合黨支部不僅推動全村32名黨員中的19名全部投入到產業發展中,充當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領頭雁”,還發展了3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了4名后備干部,保證了干事創業的源泉力量。
而在產業發展上,處于紅線保護區的江溪口村雖然不能發展工業,但極高的森林覆蓋率卻讓其有了發展綠色產業的傲人“資本”。于是,駐村之后,工作隊很快就聯合村兩委制定出了“1+2+6”的產業發展思路——重點塑造生豬養殖和臘制品加工“一村一品”品牌,圍繞提質合作社和建管加工廠兩條主線,推動養雞、養羊、蜂蜜、藥材、酒水、臘制品加工六個產業增長極。
如今,江溪口村有了一家省級生豬養殖示范合作社,一家茶葉種植合作社,還有了一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不僅實現了養殖合作社生豬存欄翻番和產業大戶林下雞、黑山羊養殖規模三成上的增長,村集體收入也實現了成倍增加,愿意留在村里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了。
開展廁所革命。
發展:等不起,閑不得
“駐村以來,與家人聚少離多,自感愧疚。但越是愧對親人,越是要干好事業。”
工作隊隊長徐義是這么想的,與他一起常駐于此的隊員們也是這么想的,組織上要求每月駐村22天,徐義帶領下的工作隊每月駐村都在25天以上。
之所以這么拼,是因為他們知道,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也是一場速度戰,等不起,更閑不得。
一進村,工作隊就與村兩委一起建立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按照“流程—機制—臺賬”的工作模式,安排專人盯守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系統,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1+2+6”的產業發展思路制定后,工作隊和村兩委全心全意為農戶跑項目、進貸款、扶產業,為村民投身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如今村里散戶散養規模比2020年增加三成,村里產業發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后,工作隊和村兩委還規劃把閑置撂荒的土地、山地盤活開發休閑康養產業,村民們則通過各種形式入股形成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利益聯結把老百姓凝聚在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致富路上。
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江溪口村成立了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工作隊長任組長,村支書任常務組長,其他村干、工作隊員、組長為成員,負責組織協調推進相關工作。過程中,還通過制定任務清單、建立責任體系、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結果與績效掛鉤等,獎優罰差確保工作效率。
村民們改變自身狀況的內生動力是工作隊關注的重點,村里與長期住村農戶簽訂了門前三包(即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承諾書,制定了《江溪口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指南》,成立了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者組成的環境衛生整治勸導隊,并對村民進行柴垛碼放、農具擺放、垃圾分類等日常工作的一對一指導,多管齊下,全力推進。
“工作隊幫助村里,那是實打實的。在政策業務上精心指導,在村莊治理方面與村干部一起研究,在做大做強產業上鼎力支持……”說起工作隊對江溪口村發展下的功夫,張興祥坦言,他們真正做到了“用心用情用力”。
在工作隊的努力下,每一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每一項工作也都在爭分奪秒地推進。
寬闊的村道。
改變:從村容村貌到精神面貌
良好的生活環境,會影響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進而影響人的行動。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方針中之所以包含“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內容,其意義正在于此。
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著百姓生態環保生活質量,也在改變著村民們的精神面貌。
首條鄉村振興產業路全長650米,3.5米寬的路面解決了貨運車會車難、轉彎難的問題,也讓村民笑得合不攏嘴:“今后我再也不要用背簍送林下雞去主公路上車了!”
一年多的時間里,工作隊不僅完成了村內近3公里公路和1公里人行便道的硬化,還硬化了1個廣場,固化了4處邊坡,拓寬了1處涵洞,修建了2座橋梁,安裝了160盞光伏路燈,植下了250余株樹,安裝了5個廣場文化欄和11個分類垃圾站及村牌路牌……
走在村里的路上,你可以看到寫有“忠信禮義廉孝恥仁”的文化墻,看到美輪美奐的宣傳海報,還可以看到干凈整治的入戶便道和整齊劃一的垃圾回收箱;進入農戶家,你可以看到潔凈的室內外環境,看到村民春風滿面的笑容,還可以看到餐桌上越來越豐富的飯菜。
有著傍山而建的成片古民居的中間嶺組,更是在完成“美麗村寨”打造后,化身為眾多游客的“打卡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享受天然氧吧的愜意與悠閑。
把生活其中的村莊建成了家門口的景點,既留住鄉愁,又吹來新風,這是工作隊和村民共同的愿望。如今,昔日名不經傳的小山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成為全縣首個廁改清零的自然村,還先后榮獲懷化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文明村莊”“平安鄉村示范村”“美麗鄉村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村子里,“衛生整治,人人有責”“大家齊參與,共建新農村”的宣傳標語比比皆是,而這樣的標語不僅是口號,也已經成為村民們的行動。越來越多的村民自覺參與到“五美庭院、美麗農戶”的評比中來,“人人想發展、戶戶要振興”的良好氛圍正在迅速形成。
即將投產的臘制品加工冷鏈基地。
正在建設的臘制品加工冷鏈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至少20萬元;村集體成立的凌祥生態公司,通過積極接洽國家電投電商平臺“電能e購”進行農產品銷售,為村集體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村集體成立的凌祥勞務公司通過承接土建工程和勞務輸出,去年也為村集體帶來了近40萬元的收入……
“當初他們進村時就表示,是帶著使命而來,這種使命就是帶領江溪口村美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如今看著村子越來越好,我很欣慰,也很感激,由衷感謝工作隊!”
張興祥的一番話,既說出了工作隊主動請纓來到江溪口村的初衷,又袒露了當地人對工作隊發自肺腑的謝意。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
如今,回頭看江溪口村兩年來的變化,他們確實對得起心中的黨旗、胸前的黨徽,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而因他們的到來而發生的改變、激發的活力,正在將這個村莊推向更加美麗、美好的未來。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