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片蔥蔥郁郁的果樹。
工人們趕著春光嫻熟地采摘著今年的第一批春茶。
紅網時刻通訊員 尹朝輝 伍品 衡陽報道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衡南縣大力推進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廊道生態經果林補貼項目,充分利用荒山資源發展種植砂糖橘、臍橙、茶葉等經果林,讓昔日荒山變成了群眾致富的“金山”。
走進茶市鎮僚塘村,一大片蔥蔥郁郁的沙糖橘樹映入眼簾,從2019年種下這一片果樹后,衡南縣勤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負責人一直對這片果園采用精細化管理,果樹現在已經生長四五個年頭了,從去年開始掛果。
“去年遇到干旱了,剛好第一年掛果,但是產量還可以,就是基本上保本。”衡南縣勤豐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定適開心說。
雖然第一年的果子由于干旱天氣影響,長勢并不如人意,但是周定適并不氣餒,說起今年的預估產量,周定適滿懷信心。
“現在看正是花芽分化期,根據開花的情況來看預計今年可畝產果大概1萬斤左右,把肥水、松土、除草做對今年豐收很有信心”。衡南縣勤豐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定適信心滿滿地說。
據了解,這片果園共占地238畝,周定適除了親自打理外,還聘請了當地村民幫忙,不僅自己獲益,還帶動當地村民就業。
“我這個果園請了當地的脫貧戶和留守老人,固定人就是15個,有時候在打藥保果,環割,抹芽的時候就增加人手,一年發放人工工資在60~70萬左右。”衡南縣勤豐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定適
在寶蓋鎮幸福村的幸福有機茶場,漫山茶葉為山頭換上了綠裝,放眼望去,一壟壟精修打理的茶樹抽芽吐綠,園內茶香彌漫,沁人心脾。工人們頭上戴著草帽,腰間挎著茶簍,三三兩兩分布在茶山中,趕著春光嫻熟地采摘著今年的第一批春茶。
“我們現在公司在生產方面,長期有40多個人在這里做事,100塊錢一天,采茶的時候最高峰期就有500多人做事,除草的時候需要200多人,幾乎當季我們村里當地的老百姓都在這里受了益,一年發他們的工資差不多就有100多萬。”衡陽市寶蓋綠康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小紅介紹說。
寶蓋鎮幸福有機茶場占地968畝,為滿足茶葉加工需求,衡陽市寶蓋綠康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新建了2100平方的茶葉加工廠并進一步完善了茶產業鏈,目前,擁有茶葉初制加工生產線1條,精制加工生產線1條,各類機械及加工設備64臺/套,年產茶達40多噸,年產值可達1100余萬元。
“以后我們擴大種植面積5000畝左右,像我們的產值一年大概可以達到3000~4000萬,在務工這一塊工資發放可以達到800余萬元,我們茶葉種植促進鄉村振興起了一個帶頭示范作用。”衡陽市寶蓋綠康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小紅表示。
衡南縣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廊道生態經果林補貼項目坐落在茶市、寶蓋、三塘、花橋等10個鄉鎮(街道)43個項區,第一批已完成26個品種生態經果林建設,建設總面積369.12公頃。為農業生產建立了一道綠色的屏障。“通過項目實施,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使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讓荒山披上了綠裝,為農業生產建立了一道綠色的屏障。”衡南縣農業農村局項目負責人朱燕華說。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