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關注 > 正文
湖南衡陽:創新思維改田地,多措并舉增收益:環球要聞
2023-03-23 10:42:16 來源:紅網


在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的衡陽市祁東縣白地市鎮白地市村,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耕地綜合效益明顯提升。付蛟龍攝

紅網時刻通訊員 陸清芳 曹華華 許珂 衡陽報道


【資料圖】

項目建成區土地流轉率從25%提高到55%以上,糧食生產機械化率提高到75%以上,糧食產量畝均增產100公斤以上……湖南省衡陽市通過大力實施“小田”變“大田”“荒地”變“良田”“望天田”變“高產田”,強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大提升了糧食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作為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衡陽是一個農業大市,也是國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承擔著扛穩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如何向土地要糧食,提高耕地的綜合效益?2009年,衡陽市開始在衡南縣栗江鎮頃田村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并于2012年在全市各縣市推廣,從單純的田間水渠、機耕道建設,逐步過渡到田間的綜合治理與標準化建設,取得了很好的試點效果。

衡陽市衡陽縣大安鄉三義村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現場。易建軍攝

2019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衡陽在全市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體規劃,積極開展“小田改大田”及土地平整行動,通過消除田間界埂、“小并大、短拼長、陡變平、彎改直”等措施,將原來零星分布、條塊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進行歸并平整,同時新修機耕道、襯砌灌排渠、修復加固山平塘,對項目區內的山、水、田、林、路進行綜合治理,破解了耕地碎片化、機械耕作不便、耕地邊界過多、實際利用面積小等問題,把低效的土地資源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連、渠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實現了“小田”變“大田”,“荒地”變良田,“望天田”變“高產田”,極大提升了土地的綜合效益。

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小田”變成“大田”,“荒地”變成“良田”,“望天田”變成了“豐產田”。彭斌攝

衡南縣寶蓋鎮福全村屬于丘陵地區,土地零散,田埂多,大田不過一兩畝,小的只有三四分,大型機械開不進田里,種田都靠人工,且由于排灌設施落后,農民種糧積極性都不高,2022年這里啟動了高標準農田改造,通過平整土地,新修渠道、修建機耕道等措施,過去的“巴掌田”“插花田”變成了“連片田”,不僅原有的耕地面積增加了,產量也得到提升,今年每畝可望新增糧食產能108公斤。

常寧市三角塘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新修的水渠解決了周邊農田灌溉和排澇難題。許珂攝

高標準農田建設也極大提升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蔣水洋是衡山縣長江鎮石橋鋪社區的種糧大戶,2021年,石橋鋪社區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啟動,改造完成后的“高配”版農田,吸引在外務工多年的蔣水洋回到家鄉,成立了衡山敬安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水稻種植。“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大型農機有了用武之地,現在種田不僅更輕松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就拿翻耕來說,一臺機械一天可以抵得上60個人工,規模化種植還幫我們節約了種田成本。不僅如此,農田的防旱防澇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蔣水洋告訴記者,盡管去年遭遇旱情,但石橋鋪社區的農田灌溉并沒有受到影響,糧食喜獲豐收。有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帶來的底氣,今年蔣水洋將自家的水稻種植面積又擴大了1000畝。

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的衡陽市衡山縣白果鎮雙季稻萬畝示范片。郭宇祥攝

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的衡陽市衡山縣白果鎮雙季稻萬畝示范片。郭宇祥攝

據統計,2019年—2022年,衡陽市共投入28.72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實施,從2019年至今,全市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79.87萬畝,累計覆蓋285個鄉鎮1468個行政村(社區)。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视频,97超碰亚洲中文字幕校园,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国产阿v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 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五码中文字幕 | 午夜天堂AV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在精品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