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喬雪峰)近年來,我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補貼政策扶優扶強導向推動以及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供給質量持續提升,技術水平明顯進步、產品實用性大幅提升。
(資料圖片)
2020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終止,12月31日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2023年最大的變化是將扔掉持續十多年的補貼“拐杖”,真正開始獨立行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國家補貼政策終止,但是我國多地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消費利好政策,因此,能源車行業雖然年初短期承壓,但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表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7萬輛,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6%。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產業生態,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的退出可能會導致一些消費提前釋放,但影響可控。”近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增長趨勢,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因此而改變。
苗圩表示,考慮到經濟穩增長、促消費有關情況,建議再延續一段時間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并提前預告,以穩定市場和消費者預期。
對于行業普遍關心的電池原材料上漲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2022年鋰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綜合供給延遲、疫情沖擊等因素導致價格暴漲。“長期來看,全球鋰資源儲量充足且可開采量持續增加,電池材料回收產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火熱吸引了各大車企和地方企業大干快上,令產能過剩成為最大隱憂。對此,苗圩指出,我國汽車銷量已連續多年維持在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去年滲透率已達25.6%。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取代傳統燃油車,二者之間形成了此長彼消的替代關系。從整體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
歐陽明高指出,汽車產業去年一年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信賴度不斷提高,信心也越來越足。
“電動汽車是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必由之路,我國企業要持續創新,不斷提高競爭力,絕不能懈怠。”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指出,電動化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上半場,但與這次變革相關的技術、商業模式還在創新、發展之中。
他認為,要充分釋放這場汽車革命造福社會的潛能,必須將電動汽車與新能源、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實現融合與對接,推動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設。
(責編:喬業瓊、高雷)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