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轉承包了3000畝農田,全部種雙季稻,今年畝產肯定能翻番!”2月20日,益陽市歐江岔鎮八甲嶺村,萬畝糧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艷飛看著面前的高標準農田,滿足地笑了。
過去,八甲嶺村近6000畝農田由于設施不全、灌排不暢,加之南方久雨后通常高溫干旱,農田極易旱澇受災。陳艷飛常常很郁悶:“農作物產量低,種植早稻沒什么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村里的灌排溝渠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小丘塊農田整合變大,農業機械作業更方便了。陳艷飛對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落實藏糧于地,緊扣提質增效,益陽市正按照相對集中連片100畝以上、優先改造中低產田的思路,把拋荒多年的高岸田,變成高產穩產的優質水田。
在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益陽市創新自然資源管理督察工作機制,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2021年1月,益陽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政府自然資源管理專項工作督查組,從紀委監委、審計等部門聘請7名同志擔任督查專員,全天候、不定期對耕地保護等自然資源重點工作開展督查。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在益陽桃江縣三堂街鎮王母村的百畝水稻種植田里,村民們正抓緊時間對土地進行翻耕平整。
王母村原有一處村民私自開挖的魚塘,占地約6畝。去年12月下旬,省自然資源廳衛片檢查發現,該魚塘存在非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情況,要求立即整改。通過該縣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通力協作,一周時間便完成了非法用地整治,相關地塊全部復耕到位。
“我們去年成立了巡查督察組,除了不定期、不定時開展巡查自查,還會根據省、市督察組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桃江縣自然資源執法大隊大隊長熊擁華介紹,目前,桃江縣共整改非法占用耕地挖塘養魚行為59起,恢復耕地180畝。
截至去年底,益陽市非法用地整治效果明顯,全市完成非法用地、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等省級例行督察問題整改693個,整改率98.86%;完成國家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問題82個,整改率90.10%。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