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蒙蒙細雨,常德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白鶴鎮鄭家河社區內,成片的菜地,沐浴著小雨,更顯生機。
菜地旁,一塊印著二維碼的耕地戶籍化管理標識牌尤其顯眼。記者拿出手機一掃,這塊田地的信息連同戶主其他田地信息顯示出來:楊再興,水田5.2畝、旱地10.3畝、園地0.4畝。
“這塊地屬于一般耕地,楊再興去年本打算在這建房,被及時制止了。”該社區負責人鄭平介紹,按照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柳葉湖分局的要求,耕地都立上了責任牌,實行戶籍化管理。明確了耕地的范圍、面積和管理責任人,耕地保護就落實到了每一個人、每一處丘塊。
保護耕地措施如此及時,得益于常德市的動態巡查機制。
查閱資料、隨機走訪農戶、現場核查……常德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督查,全面巡查耕地拋荒、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農村建房等情況,一天一報告、一周一核查、一月一通報。2021年,該市及時制止處置亂占耕地問題247宗。
“我們建立了鄉鎮干部聯村機制,一有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新增苗頭,就給‘掐’掉?!背5率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排查出的“非糧化”耕地,按照“削減存量、遏制增量”的原則,通過宣傳教育,引導農戶復耕復種糧食作物。
去年6月,常德市西湖管理區西洲鄉西洲村一組的魚塘進行了清淤、填土、平整、修坎,退塘還田。
這處約107畝規模的地塊是“十三五”時期國家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其中40余畝屬于已建成的旱改水項目高產示范水田,因村民違規挖塘養魚,耕地質量遭到嚴重破壞。
常德市西湖管理區自然資源局國土執法監察大隊在動態巡查中發現該違法行為后,立即予以制止,并進行立案調查。經過一個多月復墾整治,順利退塘還田,種上了水稻。
據記者了解,常德市嚴格耕地拋荒治理,加強耕地拋荒整治工作,采取長期轉租、季節性轉租、親朋鄰居代耕等耕地流轉利用方式,依法推進耕地流轉,促進耕地復耕復種,發展糧食生產。
去年,常德市完成耕地拋荒治理復耕面積5.8萬余畝,糧食生產面積達884萬余畝,增長1.37萬畝;糧食總產量384萬余噸,較上年增加近12萬噸,糧食生產面積、總產量均居全省第一。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