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專稿:近年來,黃山市歙縣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著力培育“紅色骨干”、編制“黨建網格”、打造“黨建品牌”、運用“信用積分”,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不斷走深走實,村風民風不斷向上向善。
培育“紅色骨干”,筑牢基層治理“戰斗堡壘”。縣委盯牢村“兩委”班子隊伍建設,制定出臺《歙縣年輕村干部成長“三苗計劃”實施方案》,建立35歲以下年輕村干部基本信息庫,通過年輕干部座談會、調研問卷、定期談話等各種方式,深入了解干部能力特長和個人特點。由鄉鎮黨政領導開展“一對一”結對幫帶,在信訪處理、矛盾調處、抗洪抗旱等急難險重任務處理中,把年輕村干部帶著學、幫著干,通過實踐指導,快速提升年輕村干部在基層治理方面的工作經驗。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頭雁競飛·向興而行”擂臺比武,圍繞基層治理的主題曬成績、談思路、找差距,引導村書記在看中學、比中干,營造“后進趕先進,先進爭一流”的濃厚氛圍。挑選一批年輕村干部赴長三角地區進行沉浸式體悟實訓,學習先發地區基層治理的好經驗好做法,以訓促學、以學促干,去年以來,已完成35歲以下年輕村干部輪訓全覆蓋、選派10余名村黨組織書記赴浙江開展體悟實訓。
細化“黨建網格”,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按照“便于管理、方便群眾、全面覆蓋”原則,在全縣28個鄉鎮構建“鄉鎮—行政村—村民小組—村民住戶”四級組織體系,融合政法綜治、民政等各類網格,做到網格服務全覆蓋、管理無死角。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全縣共建立網格黨支部483個,配備網格長182名,推動鄉鎮領導干部、縣直相關職能部門等力量下沉網格,引導“兩代表一委員”、各行各業先進模范人物、社會組織、黨員志愿者等共6300余人成為網格治理的主力軍,以清單式管理和閉環式辦結的方式,實現對各轄區內群眾意見訴求的即時收集,及時研究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充分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網格治理效能。去年以來累計辦結居民代辦事項15.14萬件,宣傳民生工程等各類政策3000余次。
打造“黨建品牌”,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引擎”。持續推進“駐村夜訪”服務品牌建設,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在職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實地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凝聚“紅色力量”向農村和社區延伸,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2022年,縣鄉兩級專班累計走訪17925戶,為民辦實事11166件,化解矛盾糾紛1621起。依托“戶主會”、“板凳會”“圓桌會”等制度在基層治理當中的作用,按照“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理念,在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征地拆遷、重點項目建設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推進上,召集戶主開會進行討論表決,讓群眾自己議、意見自己提,充分集中民意、匯聚民智,達到“有事大家議、有活大家干、干好為大家”的效果,有效激發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
運用“信用積分”,樹立基層治理“鮮明導向”。積極探索“積分嘉許”制度,在全縣范圍打造62家“生態美·信用好” 超市,落實信用平臺建設,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美超市”線上系統,圍繞農戶遵紀守法、家庭和諧、鄰里和睦、致富帶富、表彰獎勵等8大類29項明確入庫積分規則,信用戶憑不同等值的信用券兌換相應的物品,既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環境保護、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又傳遞守信激勵的價值導向。同時把積分入庫情況作為農戶鄉風文明評議的參考依據,將農戶的日常行為表現與信用評估相掛鉤,引導農戶通過參與村級工作、孝老愛親、熱心公益等方式提升鄉風文明評議分值,提升信用等級,實現信用積分、鄉風文明評議和基層治理串聯,推進基層治理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